![](http://demo.kesion.com/UploadFiles/2014-08/2/201484124555362.jpg)
“無論你是誰,無論你從事什么職業(yè),,只要明確了方向,,就得義無反顧向前沖。”這是陳佶的口頭禪,,也是他的信念,。
![](http://static.hjxtv.com/uploadfile/2021/0705/20210705040635618.jpg)
陳佶是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九支鎮(zhèn)紀委委員,15年來他堅守初心,,始終扎根最基層,,情系老百姓,,在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中書寫初心答卷。
愛崗敬業(yè),,做新時代的“拓荒牛”
“只要真心為群眾,,沒有過不去的坎兒”。由于鄉(xiāng)鎮(zhèn)紀檢監(jiān)察工作量大,、任務(wù)繁重,身患冠心病,、高血壓等多種疾病的陳佶,,常常都要下鄉(xiāng)調(diào)查取證,一去就是一整天,。
2015年7月,,因為案情需要,陳佶和辦公室的小張一同趕赴貴州省赤水市大同鎮(zhèn)調(diào)查取證,。到達大同時,,已是午后2點,室外溫度高達38度,,還沒來得及吃午飯的他們便帶著干糧,,頂著烈日,跋山涉水尋找證人,。由于對當?shù)氐匦尾皇煜?,只能一邊打聽一邊走,兜兜轉(zhuǎn)轉(zhuǎn)一個多小時后,,陳佶突然暈倒在地,。同行的小張看到陳佶可能中了暑,便勸說他返程去村醫(yī)療站檢查,。陳佶卻說道:“今天我們有任務(wù)在身,,既然來都來了,就一定要拿個結(jié)果回去,。”在原地休息了好一會兒后,,一咬牙,他們又踏上了行程,。
經(jīng)過2個多小時的尋訪,,他們終于走到目的地,見到了取證對象:一位60多歲的農(nóng)村婦人,。出于戒備心,,剛開始對方很不理解陳佶的來意,交談間支支吾吾,,不愿透露一絲訊息,。眼見打不開僵局,,陳佶便轉(zhuǎn)移了話題,和她閑聊起了家常,。慢慢的,,對方解開了心結(jié),說出了自己知道的實情,。
“辛苦沒有白費,,這件事情終于水落石出了。”滿頭大汗的陳佶欣慰地說道,。隨即趕回九支鎮(zhèn),,顧不上吃飯,陳佶一下車便回到辦公室,,在電腦前加起了班,。56歲的陳佶不會打字,只能用手寫板一個字一個字的寫著調(diào)查報告,。深夜11點,,整棟辦公樓唯有陳佶的辦公室燈還依然亮著。
忠誠擔當,,做新時代的“老黃牛”
“不患寡而患不均,,老百姓爭的不是輸贏,而是一個公道,。”陳佶深知,,如果不掌握專業(yè)知識,很難勝任這個崗位,。雖然臨近退休,,但是他每天都會在工作之余擠出時間,學習黨紀法規(guī),,查資料,、作筆記,認認真真做“功課”,。近五年來,,他撰寫的講稿和調(diào)研文章達20余篇,為黨員干部們上廉政黨課10余場,。
“民有所呼,,我有所應。”陳佶始終心系百姓,,聚焦群眾“急難愁盼”,,切實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。
2020年9月4日上午,,鎮(zhèn)紀委接到群眾反映兩河村原村干部廖某違規(guī)集資9.8萬元的問題,。為了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,,陳佶中午都沒休息,隨即下村入戶開展調(diào)查工作,。
原來這座里橋很窄,,加之河溪水流較大,12社大部分群眾都在河對岸居住,,交通極其不便,,急需新建里橋。里橋是12社的社員們上街趕集的唯一“出路”,,也是今后發(fā)展的唯一希望,。
2017年,廖某時任12社社長的時候,,由于群眾呼聲強烈,,廖某組織群眾召開了群眾大會,,集體決議籌資修建里橋,。截止2018年4月,共收到71戶群眾籌資款共計9.8萬元,。由于金額較大,,農(nóng)業(yè)社又無銀行賬戶,廖某只好將這筆錢存到了自己的郵政銀行賬戶上,。
“時隔2年,,這里橋沒有修建,我們出資的錢到哪里去了,?”12社的社員們議論紛紛,。
陳佶找到部分群眾和廖某本人核實后得知,群眾籌資了9.8萬元,,但里橋尚未修建,,錢卻存入了廖某賬戶。廖某未動用資金,,也未向群眾公開賬務(wù),。
隨后,陳佶與廖某一起對集資款項進行了逐筆逐戶清理,,村社干部召開了12社群眾大會,,公開了賬目,廣泛征求了群眾是否退還籌資款的意見,,部分群眾要求退款,,但廖某未把錢退還群眾。
今年5月18日,,陳佶得知廖某剛從瀘州醫(yī)學院做完手術(shù)回來,,便和辦公室小彭一起親自去他家里看望,,并給廖某做思想工作。
“我們知道你是好心為群眾辦事,,但是這9.8萬元錢修橋根本不夠,,況且修橋的項目暫未落實,里橋暫時建不起來,,而且這錢是群眾的血汗錢啊,,是來之不易的,最好退還群眾或交給村上保管才最穩(wěn)妥......”陳佶苦口婆心的勸說,。沒隔幾天,,廖某便把9.8萬元本金和利息主動上交村委會入賬,避免了給群眾造成較大的經(jīng)濟損失,,保護了群眾的利益,,也給廖某減輕了思想包袱和精神壓力。
無私奉獻,,做新時代的“孺子牛”
“扶貧先扶志”是陳佶做的最多的一件事,。九支鎮(zhèn)羊蹄村村民尹達華是陳佶結(jié)對幫扶的貧困戶,他們一家3口人居住在羊蹄村6組的半山腰上,,每次下車后都得徒步半個小時,。尹達華自己身患多種疾病,妻子也患有糖尿病,,兒子尹澤榮高中畢業(yè)后沒有考上大學,,也不愿意外出務(wù)工,一直待業(yè)在家,,一家人只能靠一畝三分地維系生計,。
了解其家庭情況后,陳佶隔三差五便會去尹達華家里,,與他們一家人嘮家常,。他語重心長地對尹澤榮說:“雖然現(xiàn)在扶貧政策好,但是不能光靠政府的扶持,,你才30多歲,,自己也要努力才能過上好日子呀!”,。
經(jīng)過三番五次的思想交流和就業(yè)指導,,尹澤榮聽從了陳佶的建議,最終選擇了外出務(wù)工,。后來經(jīng)陳佶介紹,,尹澤榮到成都郫縣的一家建筑企業(yè)上班,擔起了養(yǎng)家的重擔。尹達華夫妻感激涕零,,說陳佶幫了一個大忙,,是他們的大恩人。
“比熟人還熟,,比親人還親,,聽見說話聲音就知道是他。”每個月,,陳佶都會自己出錢買肉,、買菜在農(nóng)戶家中搭伙,召集貧困戶開會,,給他們講政策,、講技術(shù),把黨的政策,、溫暖,、愛民傳遞給老百姓。正是這樣的暖人心,、聚民心,,辦好事、辦實事的舉動,,讓陳佶成為了群眾真心點贊的貼心人,。
“現(xiàn)在我也是有證的人了,,去群眾家里也方便了,。”今年5月,56歲的陳佶拿到了電動車駕駛證,。
“干一行,,愛一行,精一行,,敬業(yè)才是永恒的,。珍惜工作,愛崗敬業(yè),,人生才會不虛度,。”這既是陳佶的人生感悟,也是他的座右銘,。正是因為在妥善處理群眾的訴求,、完成基層紀檢工作的瑣碎事情中,陳佶傾注了全部心血和心思,,他才在基層群眾中贏得了群眾的認可,,樹立起了共產(chǎn)黨人的光輝形象。
合江縣九支鎮(zhèn):鄧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