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合江縣白沙鎮(zhèn),,有一個群眾熟悉的大方又“摳門”的女支書周雪蓮,,花集體的錢,,她是能省則省,,每一分都要花在刀刃兒上,花自己的錢為集體辦事,,她又很大方,,只要群眾受益多了,,自己吃點兒虧也覺得很值得,。

這幾天,,北寨村的村社干部微信群活躍起來。臨近春節(jié),,返回北寨的村民多了,各隊隊長都在群里發(fā)布疫情防控,、森林防火的工作進度,,周雪蓮在微信里和大家商量,這些大事馬虎不得,,村里要再開個會,,把相關工作再捋順,。聽到要組織開會,群里有人打趣,,周支書又要“摳門”了,。
原來,自2004年任北寨村村支書至今,,周雪蓮對村里財物“摳”得緊,,就拿開會來說,每次會后,,于情于理可以安排頓工作餐,,她卻從來沒有留大家吃過飯,對于村上的辦公經費開銷也是能省則省,,久而久之,,“摳門兒”的名聲就此傳開。周雪蓮的“摳”,,源于初任村支書時,,看到的北寨的“窮”。
合江縣人大代表,、白沙鎮(zhèn)北寨村村黨支部書記,、村主任周雪蓮說:“我剛上任的時候,北寨村水,、電,、氣都很欠缺,特別是電,,當時連電風扇都帶不動,。”
盡管自己是土生土長的北寨人,可真做了“當家人”,,她才意識到,,這里沒有“誰人都說家鄉(xiāng)好”的面貌,村民的生活,,也都還艱難,,只有村子變好了,村民們才是真正的幸福,。于是,,她下定決心要盡量省錢,把省下來的經費用在北寨村的建設中,。
周雪蓮說:“雖然我摳,,但是我摳出名堂來了,老百姓的水、電,、路,、氣都解決了,老百姓看在眼里,,都覺得我這個摳,,摳得有道理,他們得到了實惠,。”

在她心里,,公家的便宜不能占,寧愿自己貼也不能讓集體吃虧,,偶爾有鄰村過來學習,,周雪蓮也從不把招待費記在公家賬上而總是自掏腰包。那會兒,,大家都不看好這個20多歲的年輕女支書,,對她的“摳門”做法,也有不少意見,。
周雪蓮說:“當時大家看我是個女的,,又年輕,覺得我干不好事情,。”
轉變在2007年,,從場鎮(zhèn)到北寨村的通村公路開始硬化,只有十萬的建設經費,,但周雪蓮知道,,這條路對村民們有多重要。
周雪蓮說:“之前老百姓種出來的莊稼,,喂的家畜全靠人工來抬,,把東西背下去賣,所以他們對種養(yǎng)殖沒啥信心,,他們就說‘豆腐盤成了肉價錢’,,覺得沒有公路銷售太難了。”
錢不夠就四處籌,,時不時還要去項目現(xiàn)場緊盯著工程進度,,就連承包項目的施工方也說,從沒看到過行情這么清,、公家事?lián)傅眠@么緊的村支書,。那幾年,全村只有3公里路全由政府出資修建,,剩下的18公里路,,通過一事一議解決,,中間少不了周雪蓮的四處奔走籌資。

當一條條水泥路通往百姓家門口,,當各隊修路時周雪蓮總能拿出省下的辦公經費補貼,群眾們終于明白了,,周支書的“摳”那么在理,。周雪蓮還提出,基礎設施建起來了,,老百姓的幸福指數不能低,,將村可用財力部分用于民生工程建設,安裝路燈,、改造自來水和綠化,,這些實實在在的舉措,讓北寨村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,也讓這位女支書走進了群眾心里,。
“摳門”支書有時候又很大方。當時,,村上有群眾找到周雪蓮,,希望她積極向上爭取,在村里開辦幼兒園,,解決北寨村兒童的幼兒教育問題,。周雪蓮犯了難,沒有項目支撐,、沒有資金來源,,這事兒不好辦。思來想去,,她決定賣掉鎮(zhèn)上的住房,,自掏腰包,在村上修個幼兒園,,不久后,,在村辦公室旁邊,北寨村幼兒園正式落成,,村上的適齡兒童就地就能接受幼兒教育,。
周雪蓮說:“我沒想過有利潤,就想到老百姓高興,,自己心里踏實,,就可以了。”
用心為群眾辦好每一件實事,,群眾就把周雪蓮記在了心上,。2010年,,周雪蓮先后當選白沙鎮(zhèn)第一屆人大代表,合江縣第十五屆,、十六屆人大代表,,這位來自基層的村黨支部書記,把自己的“摳門兒經”帶上了兩會,,也為基層群眾傳遞著他們的聲音,。
(合江縣融媒體中心:馮嵐 胡甦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