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關(guān)于粽子
粽子又稱“角黍”,、“筒粽”,是端午節(jié)的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食品,。其最初是用作祭祖及神靈,,至?xí)x朝被正式定為端午節(jié)食品 。傳說是為紀(jì)念屈原而流傳的,,是中國歷史上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傳統(tǒng)食品之一,。粽子具有厚重的歷史感,亦傳播甚遠(yuǎn),。韓國,、朝鮮、緬甸,、新加坡,、馬來西亞、哥斯達(dá)黎加,、泰國等世界各地均有包粽子,、吃粽子的習(xí)俗。
瑤柱醬肉粽
靠近海邊,,對海味更是如癡如醉?,幹u肉粽,醬肉與海味的結(jié)合,,豐富的口感!
原料:
糯米500g,、豬肉500g,、瑤柱100g、老抽適量,、料酒適量,、五香粉適量、橄欖油適量,、鹽適量
做法:
1,、粽葉放入開水中燙軟,撈出后用清水洗凈備用
2,、用剪刀將前面帶徑的部分剪掉
3,、糯米用清水泡3-4小時后撈出洗凈控干水份,加適量老抽,,鹽巴,、橄欖油攪拌均勻備用
4、豬肉洗凈切大?。ù笮∽约弘S意),,用料酒、醬油,、鹽巴,、五香粉提前腌制一個晚上備用
5、瑤柱也提前用溫水泡軟備用
6,、處理好的葉子卷成漏斗狀,,加少許糯米
7、將腌制好的一塊豬肉放入
8,、再蓋上一層糯米,,將適量瑤柱放入中間
9、用糯米將瑤柱均勻的蓋住
10,、將粽葉往一個方向疊去,,完全包裹糯米
11、再反折成三角形狀,,盡量用自己的手指捏穩(wěn)定型
12,、用棉線捆綁結(jié)實(shí)
13、將包好的粽子加滿水
14,、煮2-3個小時即可
彩色水晶粽
原料:
彩色西米適量,、蔓越莓干適量、紅棗適量,、粽葉適量,、糖適量
做法:
1,、將白色西米浸濕,濾出多余水份,。彩色西米是濕的無需加水(我是在網(wǎng)上買的,,想自己做的話可以用抹茶粉、紫薯,、南瓜等染色),。
2、粽葉沖洗干凈后放開水中燙一分鐘消毒,。
3,、將兩片粽葉并在一起疊成漏斗形,裝入餡料,。
4,、用棉線扎實(shí)包緊,。
5,、入蒸鍋蒸一個小時,關(guān)火后再悶半小時,。
6,、冷藏或過涼水后粽葉就容易剝離了。
咸蛋黃培根粽子
原料:
糯米適量,、醬油適量,、培根適量、蠔油適量,、咸蛋黃適量
做法:
1,、糯米泡兩個小時到一半發(fā),濾掉水分加入醬油和蠔油繼續(xù)泡一晚上
2,、然后拌入切成小塊的培根,,肥一點(diǎn)的那種
3、這是我最早腌制的兩個咸蛋黃,,洗掉外面的鹽殼,,晶瑩剔透的
4、外掛開啟,!叫大家金字塔形狀的粽子——首先,,兩張葉子分別向相反方向旋轉(zhuǎn)90度(原諒我還要空出一只手來拍照……)
5、放進(jìn)去一點(diǎn)點(diǎn)米塞住尖尖角,,然后放進(jìn)去咸蛋黃
6,、上面塞上糯米和培根
7、蓋上一張粽葉
8,、上下兩邊向中間折疊(原諒我一只手拍照捉急)
9,、剩下的折向中間,,可能要多折一層
10、然后捆起來,,如果你不和我一樣是個強(qiáng)迫癥晚期,,隨便捆結(jié)實(shí)了就行,如果你剛好和我一樣一定要對稱漂亮……那就這樣捆,,語言不好表述,,立體幾何學(xué)得好的練習(xí)一下就知道~
小竅門:
1、為了口感,,培根一,!定!要,!肥,!
2、蠔油沒有也可以不放,,我覺得蠔油有種特殊的鮮甜就放了.
3,、最好用新鮮粽葉凹造型,新鮮葉子背后有一層絨毛不是很滑,,去年我用了干粽葉,,根本騰不出手來拍照
4、捆扎的語言很難描述,,秘訣就是”左上繞,,順時針“
大黃米臘肉粽子
原料:
大黃米1000g、臘肉150g,、菠蘿葉500g,、水適量
做法:
1、大黃米提前二個小時用水泡上,,泡的大棗也沒用上,。
2、臘肉切大塊
3,、準(zhǔn)備的所有材料,,菠蘿葉提前用清水泡上(前面已經(jīng)煮過)
4、用菠蘿葉拼出所需大小,,放適量的大黃米,,放一塊臘肉,上面再放一點(diǎn)大黃米
5,、先左右對折,,再上下折起,
6、用棉線扎起,,粽子就包好了,;依次包完全部
7、高壓鍋放熱水,,放入粽子,,水要沒過粽子
8、大火燒開上汽后,,轉(zhuǎn)中小火煮40分鐘
9,、關(guān)火后待完全撒氣后,開蓋撈出粽子即可,,熱吃涼吃都不錯,,但一次不要吃多
小竅門:
大黃米是山東人常用的一種粘性米,外表像小米,,但比小米大,,粘性比糯米大,用高壓鍋煮的時間一般35-40分鐘即可,。
紅糖蜜豆粽子
記憶猶新的紅糖蜜豆粽思鄉(xiāng)的味道,,我包的三款粽子里最受歡迎的一款粽子消滅最快的一款。
原料:
粽葉適量,、糯米適量,、蜜豆1碗,、紅糖半碗
做法:
1,、材料:粽葉適量 糯米適量 蜜豆1碗 紅糖半碗
2、那三張葉子疊好,。
3,、糯米拌入紅糖。
4,、在中間的葉子上放入拌好的糯米,,放入蜜豆在撒上紅糖。
5,、最上面在蓋上糯米,。
6、中間的葉子兩頭先對拗起來,。